小小的助力

    苏洛洛有点懵,“为啥?”

    杨磊叹了口气:“防备各种意外啊。”

    “可也用不着这样吧?”

    “人心不古,真要发生点什么事情,没有监控咱们可就说不清了,要承担责任的,”杨磊摇摇头,“赔钱也就算了,我最怕的是咱们一番心血被那种人破坏,那可太糟心了。”

    “不至于吧,这里是北大,北大的学生应该……”

    “北大的学生也是人,是人就有好坏,尤其是人心这东西,最是变化莫测,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好防护,不给坏人可趁之机。”

    “……行,我明天就安排。”

    杨磊点点头,和苏洛洛一起在食堂里巡视。

    下午五点多点,又是夏天,吃晚饭还有点早,但食堂里已经喧闹起来,有些窗口甚至开始排队。

    这生意,确实火爆。

    如果是正常餐厅,要是有这么个热度,一年怕是能赚八位数。

    苏洛洛在一旁解释道:“从开业到现在,最火爆的一天接待了六千四百多人,营收四万多。”

    六千多人,营收才四万多。

    这平均算下来,消费才五块多钱?

    在北大食堂,五块多钱估计只能买到两个馒头外加一份青菜。

    但在这里,主食吃到饱,还能荤素搭配一个汤。

    因为成本就这么点。

    至于房租、人工这些费用,每一份饭菜赚一毛钱就绰绰有余。

    这可是经过精心计算的,还有杨磊这个老厨师把关,除非食材价格有剧烈波动,否则几乎不会有偏差。

    最妙的是,这里的菜价会随着食材价格的波动而调整,例如白菜。

    冬天,白菜价格高,一份白菜大锅菜要一块五。

    但到了夏天,一块钱就能买一大份。

    不但如此,厨师们还会把当日食材价格变化写出来贴在窗口,重点突出一个透明度。

    而这一个个小细节,都成了好口碑的基石,进而转化为更高的热度。

    嗯,有热度和口碑就好。

    其他的都无所谓。

    要不然,再廉价的食堂也不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汇聚这么高的人气。

    想到这里,杨磊对苏洛洛道:“有空做个微博账号吧,做点内容。”

    “啊?一个食堂,做什么内容?咱们又必须要营销?”

    “不,需要,”杨磊摇头,“未来是互联网时代,就算不赚钱也需要营销自己,而且咱们都不赚钱了,还不能赚点名气?”

    “有这个必要?”

    “有,”杨磊坚定点头,“还可以把咱们的食客聚集起来,让他们提提意见什么的。”

    “这倒也是,可,可是做什么内容?感觉没什么可写的。”

    “笨啊,每日一菜可以吧?每日一冏可以吧?失物招领可以吧?隔空表白可以吧?只要是发生在食堂内的事情都可以发啊,实在不行,每天统计一遍当日自习学生数量,或者最晚离开、最早来到的自习学生,反正就发生在食堂的日常都可以发,只要三观正都没问题。”

    苏洛洛眨了眨水灵灵的大眼睛,“你这么说,我就明白了,行,我这就去弄。”

    “前期你可以自己弄,后期的话,就找个专门的运营人员吧。”

    “嗯嗯,我明白,我有更重要的任务。”

    好吧,杨磊是有私心的。

    就是想拓展羚羊微博的校园市场。

    目前的互联网用户本来就是以年轻人为主,尤其是以学生居多,想办法争取学生市场是目前的主流思路。

    但怎么争取,这是个问题。

    杨磊这也算是一个尝试。

    毕竟现在的网民主要使用电脑上网,而且多是在网吧上网,拥有私人电脑的学生为数甚少,偏偏学生们要上课,上网时间有限,所以明知道这个市场很大,但各路互联网诸侯却又没什么好办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