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效应

    对于张维英等人这一套理论。

    普通民众信。

    中层甚至高层也有人信。

    某些地方部门甚至充当了先行者,直接就把公立医院给转成私人医院了,然后……若干年后地方上尝到恶果想要回收,结果人家不卖,逼得地方上不得不重新开了一家公立医院这才解决了当地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而且类似的案例还真不少,医院、学校、企业等领域都没能避开。

    当然,这种情况在若干年后会得到扭转,以至于某段高铁被民营企业注资运营一事在网上都被骂成了狗。

    但是现在,也不知道是真信了张维英这一套,还会感觉这一套理论更符合西方世界的喜爱,反正这一套理论极有市场。

    张维英能当上光华学院的院长,就已经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了。

    本来嘛,他不太想这么早的和张维英对抗,毕竟没啥好处。

    可现在无所谓了,到他这个高度,张维英已经不能把他怎么样,虽然他也不能把张维英怎么样,但至少有了表达自己观点、理念的力量。

    很显然,张维英没想到这一点,直接进入沉默状态。

    足足十多秒钟,张维英才笑笑,“有点意思,不过这套理论不新鲜,你们的林教授也比较推崇这一套,不过年轻人嘛,我还是那个观点,一定要多出去看看,不要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肉眼可见的圈子里,那会限制你的成长高度,”说到这里,顿了一顿,“明年和斯坦福有个交换生名额,你要不要?”

    杨磊想都不想地摇头,“不好意思,没兴趣。”

    “嗯?”

    “张老师,我明说吧,我的兴趣不在学业这块,能拿到本科的毕业证就心满意足。”

    意思就很明显了,他就是个商人,不会做学术研究,什么交换生不交换生的,自然对他没什么吸引力。

    真要出国长见识,完全可以自己去,而不是需要当什么交换生。

    另外,出国长见识是普通人眼里的概念。

    对杨磊来说,出国真涨不了什么见识,哦,可以见识见识老外的有钱人到底玩得多疯狂。

    除此之外几乎没啥可见识的。

    毕竟他不做学术。

    再过十五年,就连普通人对国外尤其是欧美也没啥稀罕的了,只有学术这块还有那么点吸引力,毕竟国外的学术氛围确实强,基础和底蕴确实没得说,好多大学的历史比他们国家的历史还要悠久,这是国内大学无论如何都追赶不上的。

    但那个时候,除了底蕴和一些传统强项,国外那些大学也没什么好说的了,甚至连传统强项领域里的教授、学生也多是华人面孔……

    反正吧,就一个意思,杨磊对出国没兴趣。

    张维英这次更意外,愕然问:“你就一点兴趣也没?”

    “没有。”

    “那可是斯坦福啊。”

    “又不是让我去当校长,没意思,还不如剑桥或者牛津呢,那边历史底蕴更丰厚一些,旅游景点更多,生活气息也更足,老美那边就算了,除了华尔街、拉斯维加斯、好莱坞之外就没有吸引我的地方。”

    “……”张维英又沉默片刻,“好吧,确实不能把你当普通学生对待,以你的条件,就算现在转学去斯坦福都没问题,自然不会把这样的机会放在眼里。”

    杨磊笑笑:“张老师,我看不上美帝那边,跟钱没啥关系,说真的,那边确实更先进更富裕一些,但除了学术科研这块,其他方面真没什么好说的,尤其是生活这块,呵呵呵……知道什么叫做有钱人的天堂吗?”

    “什么意思?”

    “就是说,没钱,那边就是地狱。”

    张维英不服气了,“没钱,在哪里都是地狱。”

    “现在看,确实如此,甚至国外一些地方对有钱人还算友好,各种福利、救济制度还算不错,可再过十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