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投

    相比之下,蚂蚁科技和羚羊科技的员工们简直不要太幸福,仅仅是取之不尽吃之不竭的零食,就秒杀常聊科技,更不用说其他。

    不过杨磊能做的也就是给这些员工涨涨工资再加点福利。

    可是,就算如此,也足以让常聊科技上上下下对他感恩戴德。

    毕竟这待遇的上涨是实实在在的,让常聊科技上上下下的待遇从行业上游水平直接跃升为第一流的水平,哪个打工人能拒绝这个?

    巡视完常聊科技,杨磊回了学校。

    下午有考试。

    他得趁着吃午饭的时间去找院长还有教授们聊聊,顺带着谈点正事儿。

    太久没来听课,以至于回到校园竟然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仿佛已经过去了几十年,连校门口的保安都愣了一下才认出他来,“杨总,发大财啦,恭喜恭喜。”

    杨磊笑呵呵地拱手回应。

    进入校门之后招呼声更是接连不断。

    “杨总中午好。”

    “磊哥好。”

    “磊哥吃了吗?”

    “班长你咋有空来学校?”

    “班长一块吃点?”

    “磊哥几天不见又精神了。”

    “恭喜磊哥,贺喜磊哥。”

    “磊哥牛批!”

    “三亿美金哦,磊哥太牛了真的。”

    杨磊在北大校园内的知名度本来就很高,何况又搞出这么一个大新闻。

    三亿美金,就算是赵爱清那个级别的富豪也都被惊得一惊一乍,何况是这些普通学生,早就成了校园热点新闻。

    不只是北大,隔壁清华、首都高校圈甚至整个教育界都被吓得不轻。

    建国以来国内各大高校不是没有出过富翁,不但有,还相当多,好多都是学生时期就开始勤工俭学、创业赚钱。

    但是,在校期间就能拿到二十多亿现金的学生,却一个都没,都是毕业后才一点点熬成才的,大多是四五十岁的年龄,大强子、小李子、张超阳这些已经是相当年轻的一批了。

    可跟杨磊比一比,这些人却都太老。

    杨磊年轻得太吓人。

    以至于现在有好多媒体人在讨论杨磊的情况对国内的教育现状到底有多少影响,是好是坏。

    甚至有人给这种情况起了个名字叫“杨磊现象”。

    啥意思?

    杨磊的名气是现象级的呗。

    毕竟他这种怪胎,这么多年就出了这么一个,国外也几乎没有这样的例子,比尔盖茨都是辍学之后才创业的,因此有不少人叫嚣着杨磊比比尔盖茨更厉害。

    一点也不夸张,这类言论真不少。

    也就是这年头的舆论环境相对宽松,啥样的妖魔鬼怪都能在媒体上蹦跶。

    当然,这种苗头早就有了,毕竟杨磊有钱的事儿也不是这几天才传出去的,他知名度也不是这几天才提上去的,只是这几天才达到一定热度而已。

    但杨磊一直没啥感觉。

    经历过十多年后的互联网狂潮,这么点舆论乱流对他而言就是一阵微风,从来没有作出过任何回应。

    直到现在。

    现在的热度实在太高,他无论如何都得出面表个态,不然的话就太乱了,甚至有可能影响到他和他身边人的工作、学习、生活。

    嗯,这个表态首先要在学校。

    然后才是媒体。

    毕竟他是个学生嘛。

    回到校园里,直接给院长张维英打电话,“张院长,好久不见,我请您吃个饭?”

    “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事儿直接说吧。”

    “还是见面聊比较合适。”

    “大事儿么?”

    “嗯,很大。”

    “有多大?”

    “一个亿那么大。”

    “一个亿算大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