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_第408章

从朝鲜归来,他便被调入定国公麾下。大明同奥斯曼-帝—国开战,沈瑄掌帅印,陈纪打败诸多竞争对手,得领左军先锋。

出征不久,一批大食商人由中官带领,来到军中。他们自愿充当向导,为明军带路。

据悉,这要归功于兴宁伯。

兴宁伯见到朝贡的大食商队,向天子进言,以准许他们在明朝定居作为条件,为军队换来一批熟悉当地情况的向导。

“伟大的皇帝陛下,您的胸怀如大海一般广阔。”

大食商人们接受了这个条件。事实上,他们中有不少人早已希望能留在这里。只是朝廷对“外来人口”核查极严,没有官方文书,停留期限超过许可,管你是谁,统统撵走。

黑名单上,倭国人是榜首。撵了一回又一回,依旧顽强的死赖着不走。在港口做苦力,也比回到倭国挨饿强上百倍。

做海盗当倭寇?找死才会这么干。

随着大明海防加强,倭寇和海盗生存的空间被压缩到极限。

赵王朱高燧率领船队纵横海上,像是一头巨兽,凶猛无比,谁遇上谁倒霉。

明朝船队高举正义的旗帜,抢遍大小海盗。海盗躲起来,又盯上近乎绝迹的倭寇。稍有风吹草动,立刻登上日本岛“平倭”。过程如何不为外人道,只在史书中记载,自赵王两次“出访”倭国,同日本将军进行过“友好”会面,倭寇彻底在明朝沿海成为历史。唯一能找到他们的地方,只有爪哇群岛。

据小道消息,这些倭寇是乘大明海船远渡重洋,为祸爪哇。

为此,爪哇西王和东王联合向明朝抗议。

当时,朱棣正带着军队四处找人打架,欧洲国王各个风声鹤唳,龟缩在城堡里祷告上帝,快点让这煞神离开。朱高煦憋屈在南京,每日对着成山的奏疏动弹不得,生生窝了一肚子火气。

爪哇正好撞到朱高煦的--枪--口-上。

朱高煦正找不着出火口,二话不说,抗议书直接扔回去。

“没有证据,胆敢如此污蔑,以为大明好欺?!”

爪哇使臣惊骇欲绝,终于意识到,永乐皇帝不好惹,眼前这位皇太子同样不好惹。比起老成持重的皇帝,而立之年的皇太子明显更加火-爆。看这架势,大有出兵爪哇的可能。

使臣跪地顿首,是他们的错,倭寇是自己登岛,与大明绝干系!

自己过去?

使臣咬牙,倭寇虽矮,耐力却强,下臣以为,当是游泳!

朱高煦:“……”

到这地步,他也不好继续为难。

最后,事情以西王东王负荆请罪,献上一万两黄金结束。

面子的问题不在爪哇人考虑之内,黄金却是大事。为筹集赔偿款,爪哇再次掘地三尺,还到苏门答腊的地盘上挖土抢金子。

此等行径,苏门答腊国王自然不会坐视。

一来二去,双方军队叮咣打了起来,一打就是五年。

引起这场战争的倭寇,早在爪哇使臣被明朝踹回来时逃之夭夭。

倭寇凶-残-无-赖,却不傻。爪哇人发狠,不跑,等着被当地人报复?

这些倭寇究竟跑去哪里,正史没有明确记载。只在野史中有云,他们驾驶海船,成为了海盗,专朝欧罗巴商船下手。也有言,他们被大明收容,回到日本之后,成为最大一股“地下”势力,日本将军都被压得抬不起头。

另有一种说法,他们离开爪哇岛后就死了。连船带人一起沉入海底。传说这些倭寇携带大量的金银财宝,单是黄金就有五箱。

众说纷纭,后世许多探险家都曾在爪哇附近海域寻找过沉船,却无一例外,毫无收获。

后世,西方学者就爪哇一事展开调查,材料中,一个熟悉的名字再次出现。

大明一等伯,孟清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