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_第406章

船队规模再次扩大,宝船,福船,战船,马船,商船等,将近五百。船帆遮天蔽日,在鼓声和号角声中,乘风破浪。

船队启航不久,孟清和借到南京办事之机,前往郊外一处古刹探望道衍。

师徒许久未见,再见面,都有些感慨。

道衍愈发苍老,双眼却更加清明。

“可同为师对弈一盘?”

“师傅有命,徒儿安敢不从。”

道衍铺开棋盘:“想当初,徒儿可是千方百计不愿认我这个师傅。”

孟清和摸摸鼻子,“年少之事,不可追矣。师傅还记得?”

话落,师徒二人相顾而笑,一切尽在不言。

笑声传出,扫地的小沙弥吓了一跳。惊疑不定的-探-头,原来,道衍大师还能这般笑?

路过的师兄安慰他,“不用担心,大师和蔼,兴宁伯更是好人。”

小沙弥不解。

师兄四周看看,压低声音,“当年,师兄像你一般大,兴宁伯常来。每次来都有好吃的点心……”

禅房外,小沙弥对好吃的点心无限向往。

禅房内,一局棋已分胜负。

道衍落下最后一粒白子,“为师心愿已了,毕生所求都已圆满。徒儿如何?”

“徒儿亦然。”

目光扫过棋局,孟清和没再落子,站起身,恭敬行礼,“谢师傅指教。”

道衍含笑,“见过了,明白了,便去吧。”

“是。”

孟清和退出禅房,遇上小沙弥,反射性的掏袖子,到底掏出一包松子糖。

“收着吧,不算破戒。”

小沙弥眉开眼笑,“谢伯爷。”

孟清和不由得轻笑,想起当初那个小沙弥,难免生出几许感慨。

走出山门,回首再往,一轮红日西斜,整座寺庙似笼罩在光晕之中。

“毕生所愿,皆已圆满……”

道衍心愿已了,毕生圆满。他呢?

“伯爷?”

“无事。”

翻身上马,猛一拽缰绳,骏马扬蹄,“回北京!”

“是!”

古刹内,钟声响起,一声声,穿透山岳。

禅房里,道衍敲响木鱼,神态愈发祥和。

官道上,蹄声如雷,骏马飞驰而过,孟清和归心似箭。

大海上,宝船扬帆破浪。朱高燧站在船头,豪情迸发。

落日余晖,霞光漫天。

一队自西行来的队伍,沿着古道,在驼铃声中寻找传说中的国都。

没人知道,下一刻,历史的车轮会驶向何方,但于误闯时代的孟清和而言,梦中的那只蝴蝶,已不再是虚幻。

孟家屯,开平卫,大宁,金陵,北京……

靖难,出塞,下西洋。

一张张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容,一件件或悲伤或快意的往事,构筑成最真实的人生,描绘出流淌过时空的画卷。

是他,也是这个时代。

在大明王朝最光辉的年代,一个小人物误闯进来,由懵懂到坚定,由被动奋起到主动拼搏,留下一段为人称道的神奇经历。

时光终会磨灭,历史却能见证一切。

这是一个小人物在明初的奋斗史,虚幻,却也无比真实。

——全书完

第235章 番外一

永乐十五年,春

一支自西行来的驼队,于清晨时分抵达瓦剌本部所在,忽兰忽失温。

冬日的冷风尚未完全退去,鲜嫩的青草已在残雪中冒出新芽。

晨光照亮牧民的帐篷,驼铃声惊醒沉睡一夜的大地。牧民走出帐篷,呼吸间凝结出清晰的白雾,很快在响亮的号子和笑声中消散。

自永乐九年瓦剌内附,马哈木统领的绰罗斯部便迁移到忽兰忽失温游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