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天子赐以国姓,对臣子而言,是莫大的荣耀。

    有再多疑问,也要暂时压下,先领旨谢恩,叩谢圣上,再到有司办理相关手续。

    被永乐帝赐姓的人不少,如郑和,白彦回。

    被改名的也不缺,如杨荣。

    但自永乐帝登基,被赐国姓的,满打满算,孟是第一个。

    沈瑄的父亲沈良,同太-祖高皇帝诸多义子一样,都曾改姓朱。洪武帝定鼎天下,念及亲亲之情,令诸义子复宗祠,改祭祀,归本姓。但其本质上,已同一般的勋贵完全不同,仍能算入皇室成员。

    孟得赐国姓,虽和沈瑄情况不同,实质上的好处也绝非普通的升官封爵可比。

    没国姓,封爵也是事业编。

    有了国姓,不犯大错,就相当于捧上了铁饭碗。

    听完道衍的一番宣讲,孟的表情有片刻呆滞。

    道衍捻着佛珠,笑得无比高深。

    孟捧头,很是纠结。

    因在沈瑄嘴里没问出答案,才趁着北归之前来见道衍,讨个主意。

    结果来了还不如不来,问出的答案,当真让他压力山大。可以想见,这份荣耀背后会有多少人对他羡慕嫉妒恨,从身后飞来的小X飞刀绝不会少。

    加上和汉王赵王的关系“莫逆”,如陈瑛一般挥舞着拳头-欲-将他打倒的正义人士,绝不会少。粗略估计,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他就是个靶子,明晃晃的,等着拿刀戳。

    看来,和宦官锦衣卫结下深厚的友谊是必须的。甭管身后名声如何,保住脑袋护住脖子才是根本。

    佞臣,奸臣。

    四个大字早就刻在了他的脑门上。

    孟撇嘴,既然都盖了戳,还用得着东想西想?只要永乐帝要用他,自己也谨慎些,不犯太大的错误,谁想揪他的小辫子,找他麻烦也不是那么容易。

    大不了剃光头,没头发,还怎么揪!

    参考一下道衍的形象,顿时打了个激灵。光头形象,委实太考验头型,还是不剃的好。

    两人说话时,一个从三头身长到四头身的小沙弥提着水壶走了进来。

    孟瞅瞅道衍,大和尚八风吹不动,眯眼看着小沙弥摇摇晃晃的走着,丝毫没有帮忙的意思。

    压榨-童-工啊!

    孟实在看不下去了,站起身,从小沙弥手里接过水壶,又从怀里取出个荷包,背着道衍,塞进小沙弥的手里。

    眨眨眼,国公府的糕点,一般人吃不到,小师傅快去和好朋友分享一下。

    小沙弥捧着糕点,笑着点头,圆脑门大眼睛,嘴里缺了两颗门牙,怎么看怎么好玩,无比的讨人喜欢。

    用了十二分的力气,孟才勉强控制住爪子,没在白面团子上捏一下。

    转头鄙视道衍,从上回见这个小沙弥,这么长时间,个头才长了这么点,一定是被大和尚压榨所致!

    “了悟有慧根,需多加磨练教导。”道衍捻着佛珠,语气颇为惋惜,“徒儿也有慧根,若是能放下尘俗,同贫僧一起出家,他日必能有大成。”

    打住!

    孟立刻后退一步,表情无比严肃,坚定摇头。

    他还有大好人生,有美人相伴,脑袋被门板夹了才出家当和尚。

    再者说,永乐帝都下令大和尚还俗了,别看还剃着光头,烫着戒疤,穿着僧衣,度牒都没了,还慧根什么慧根?

    “在下多谢大师解惑,就此别过,他日再龗见。”

    见道衍很有长篇大论的架龗势,孟自知不能多留,立刻脚底抹油。

    他没出家的兴趣,一点也没有!

    “好徒儿,”道衍叫住了孟,“且记为师一句话,前路多艰,需保持本心不变,忠君恤民,必能跨越万难。”

    孟停住脚步,真心诚意的向道衍行礼,“多谢大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