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在潜邸时,朱高煦就各种看他不顺眼,入朝之后,更是屡次表达出不加掩饰的厌恶。

    陈瑛不想死,退一万步,即使保不住自己,也想保全家人。

    弹劾其他朝臣,他毫无压力。夷族两个字说出来是何等轻松,换到自己和家人身上,陈瑛便寝食难安。

    苦思之下,陈瑛得出结论,只有亲近读书人,性格仁厚的世子登上皇位,有了从龙之功,才有可能保全自己和家人。

    陈瑛和解缙等人拥戴朱高炽的原因不同,最终目的却是相同。

    解缙曾不屑同陈瑛之流为伍,考虑到目前的形势和越来越得圣心的汉王赵王,他不得不与陈瑛结成短暂的同盟。

    还是那句话,世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天子是一国之君,皇太子是国之储君。

    只要将世子推上皇太子之位,他们就离成功不远了。

    为了达成目的,同朱高煦和朱高燧走得很近的孟,不幸成为了解缙和陈瑛的踏脚板。

    他们找上孟的原因,和被流放贵州大山支教的前礼科给事中赵纬一样,没有背景,没有雄厚的家族势龗力,更没有可帮扶的姻亲,又得罪了朝中大部分文官,简直没有比他更好龗的人选。

    至于孟的个人能力,解缙提醒过陈瑛,陈瑛却是轻蔑一笑。

    纵然孟能扳倒几个给事中,也不会是他的对手!

    如果孟敢当殿争辩,更合他意。顺便多扣几顶大帽子,即使天子想赦免他,也万不可能。

    假如能将定远侯和汉王赵王都牵进来,那就更好了!坐实了他们身上的污名,再令人到民间大肆渲染,不需要解缙的后手,世子的皇太子之位都是稳稳到手。

    皇帝只有三个儿子,两个都有了污名,不立世子为皇太子,还能立谁?

    届时,从龙之功定是以他为首!

    陈瑛想得不错,换个对手,他几乎就能成功了。但他还是低估了孟,也一样错估了今日的朱高煦,更漏算了沈瑄会有的反应。

    所以,陈都宪的悲剧,完全可以预期。

    一番慷慨激昂之后,陈瑛和出列支持他的数人一同拱手,“臣请陛龗下圣裁!”

    皇帝不出声,陈瑛干脆摘掉了头上的乌纱,跪地,顿首。

    “臣请陛龗下圣裁,定兴宁伯之罪!”

    解缙等人自然是期待陈瑛能够成功,无不期待的看向朱棣。大部分武将和一部分文臣却对着跪在地上的陈瑛等人皱眉,对此举不以为然。

    这算什么?胁迫圣意?

    负责记录天子起居日常的史官也有瞬间的犹豫,陈瑛是什么人,朝堂上文武都清楚。若如实记录下来,以他御史的身份,定会得诤臣之名,未免太过荒谬!那些因他屈死的人,又该找谁去诉说公道?

    陈瑛一直跪在地上,久久不起。

    朱棣面色阴沉,手中的玉圭几乎要被捏碎。

    朝中文武皆未敢出声,立在丹陛之下的朱高炽兄弟同样没有出言。

    这个时候,最为难的就是朱高炽。

    为陈瑛说话?老爹一定会拍死他,更是会同兄弟彻底离心。

    为孟求情?无异于同支持他的文臣对立。

    朱高炽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他曾料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也设想过解决的办法,但事到如今,无论哪种办法都起不到用处,再多的语言也显得苍白。

    如果他事先知情,一定会想办法阻止陈瑛和解缙。可当他知龗道详情时,事情已成定局。

    朱高炽看着朱棣,刚刚升起的勇气消失了一大半。他没有回头,完全可以料到,两个弟弟现在都是在用什么样的眼光看他。

    对孟,朱高炽有几许不忍和愧疚。整件事中,最无辜的就是兴宁伯。但身在朝堂,陷入权力斗争,谁都无从选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