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w⊙x⊙s⊙O⊙R⊙g小说网⊙ORG

    草原壮汉们性子直,脾气烈,不代表没长眼睛。比起北京六部的文官系统,明显还是和北京的武将打交道更顺当。

    “听说明朝天子准许在辽东之地开互市,此事也定要尽快报知可汗。”

    互市一开,意味着草原上的部落可以利用手中的牲畜马匹换得急需的盐,茶叶,布帛,以及各种生活必需品。

    牧民的饮食中,肉类占据了绝大部分。为了保持健康的体魄,茶叶和盐一样不可或缺。

    不只牧民将茶叶当作珍贵之物,残元贵族都是一样。

    在洪武朝封锁边境贸易,不许任何商队通过边关进入草原的时代,草原上的茶沫都可以卖出天价。

    鞑靼使臣队伍停留在北平期间,几乎整日茶杯不离手,茶水一壶壶的灌,身上大部分金银都换成了茶叶。比起草原上的天价,北平铺子里的茶叶简直是白送一样。

    此举直接导致了北平的茶叶价格上了好几个台阶。

    壮汉们不在乎,还想继续换,北京行部却突然出台了“茶叶限购”政策。

    原来,不只是鞑靼,瓦剌使臣也在大批量的购进茶叶。

    这么大的交易额,怎么可能不引起当地政府部门的注意。

    北京户部尚郁新直接下令,针对草原来的客人,北平的茶叶全部提价,限购。

    提价无所谓,限购却要命。

    鞑靼和瓦剌的使臣只能看着铺子里的茶砖流口水,想买就得找上当地政府部门,脚迈出龗去就是挨宰的节奏。可即便脖子伸出龗去,也未必能得偿所愿。

    愿不愿意宰你,要看郁司徒的心情。

    得知消息,孟沉默半晌,感叹,谁说大明的文官都是迂腐的书呆子?

    北京户部上下明显不在此列。

    不只是北京的郁司徒,南京户部的夏尚书宰人本领同样不一般。

    据悉,十月有西洋刺泥国回回乘船前来朝贡,带的胡椒太多,干脆在船舶停靠处摆起了地摊。

    明朝虽然没有城管,却有皂隶衙役,兵马司锦衣卫。

    没有许可就摆摊,还不是在规定的互市,十分不利于市场管理。

    有司奏请,刺泥国回回远道而来,不知上国律法,违法之处可以不做追究。但是,在大明做生意必须照章纳税。甭管皇帝批不批,态度必须摆正。

    即使同文官集团各种不对付,孟也不得不对此举翘大拇指。

    哪怕最龗后不收税,也得让这些外来者知龗道,管你是西洋还是东洋,在大明的地界,就得按照大明的规矩行事。遵纪守法,这是基本。

    不服?

    板子拍下去,拍完驱逐出境。

    什么才叫强国之势?

    绝不是蒙着眼睛自我陶醉。

    应是不欺人,也不被人欺。敢欺我,巴掌扇回去,大脚踹过去!

    北京户部的郁司徒给孟上了一课。

    南京户部上下也让孟惊讶一回。

    天下的聪明人何其多,即便来自于后世,敢轻视土著照样要命。

    虽说受到了教育,也对郁司徒举大拇指,但在挖墙脚时,孟也没客气。

    拿着永乐帝亲笔签字的批条,孟伯爷光明正大敲开北京行部大门,挨个部门-拨-拉,甭管愿意不愿意,直接临走一大串。

    台面上的说法,临时借调。

    归还期限,一字未提。

    对照着手中的名单逐个点名,当真很有挖宝的兴奋感。

    好在孟脑袋还算清醒,时刻掌握着分寸,挑选出的人,最高级别只是正六品的主事,其余多是从九品的司务,六品以上一个没动,好歹是把人成功领出了。

    吏部司务庁司务通晓五种语言,还不算各地方言,这让孟大为-惊-艳。

    如此能人,不进鸿胪寺,只在吏部从事掌簿书工作,简直是人才的浪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