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斥候心头狂跳,脸色煞白,连忙回城报信。

    闻听斥候回报,指挥衙门里一片寂静。众人脸上现出恐惧之色,刚刚建立起的信心又有了瓦解的迹象。

    此计当真是毒辣,不想燕王竟如此的心狠!

    一旦燕王计成,济南必定是守不住的。

    拿下济南之后,燕王会如何对待自己这些人?德州的待遇是别想了,能保住项上人头就是万幸。

    惶恐的情绪开始蔓延,燕王是个可怕的敌人,济南城守到现在堪称是奇迹。想到破城后的种种可能,有人已经坐不住了。

    铁铉心中不免叹息,别人可以摇摆,可以害怕,但他不行。他是皇帝亲命的山东布政使,职责是守卫济南。

    哪怕城破,他也绝不会向燕王低头!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是一个读书人的气节,是一个朝廷官员的的立身根本!

    “诸位,此计虽然毒辣,也不必过于惧怕。”铁铉轻咳一声,“燕王妄图水淹济南,足见其手段已尽,士卒已疲,再无其他办法。”

    “方伯所言甚是。”盛庸接言道,“我等守城三月,燕军久攻不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如能破此毒计,燕逆必定退军!”

    众人面面相觑,仍有迟疑。

    说得轻松,怎么破计?派人去偷袭?

    自济南被围,朝廷虽有援军,却是杯水车薪。城外燕军仍占据优势。守城已是极限,出城迎敌绝对是找死。

    “诸位不必担忧,铉有一计可破燕逆。”

    “方伯此言当真?”

    铁铉严肃的面容上难得露出一丝笑意,道:“此计若成,济南之危可解,更可扫除城外燕逆,趁势收复德州,汇合朝廷大军进攻北平!”

    众人面露惊色,不是说笑?还是为了安定人心故作姿态?

    “诸位不必怀疑,本官不会妄言。”铁铉略微提高了声音,“此计只有二字,诈降!”

    诈降?

    众人再现疑色,可行吗?

    “若一人诈降,燕逆定有怀疑,若是千人之数,又如何?”铁铉环视众人,沉稳说道,“济南城危,燕逆必自以为得计,放松戒心。我等设计诱其入城,埋伏将兵一举擒下,城外大军投鼠忌器,军心必乱。何愁大功不成?”

    “妙计!”

    “大善!”

    “需下官之处,方伯只管吩咐。”

    “如此,我等同心协力,扫除燕逆!”

    计定,铁铉立刻着手开始实施。

    出城投降的人必须严格选拔,不能露出半点破绽,令燕王起疑。更不能让左右摇摆的人混进去,使假投降变成了真投降。

    诈降前的准备工作由盛庸主持完善。城头之上,守军日夜轮换,对着城外的燕军大声唾骂,骂完就哭,内容大同小异,主题只有一个,“济南鱼矣,亡无日矣!燕逆真TMD不是东西!”

    城外燕军听到了,根本不做理会,继续该干什么干什么。

    水淹济南是个大工程,燕军的动作根本瞒不住城内,城头守军的大骂恰好证明此计可行。

    于是,燕王下令加快速度,济南挡在他面前三个月,再多的耐心也早已告罄。

    孟指挥着手下兵卒伐木堵住溪涧,在轰隆隆的巨响中,挺直背脊,遥望济南。

    没有攻不下的城池,只有坚不可摧的人心。

    铁铉,盛庸,济南的守军,他们的顽强令人钦佩。立场不同,注定彼此只能成为敌人。有这样的敌人,也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如果南军一方都是类似李景隆的草包,史官不会浪费更多的笔墨,只为描绘朱家叔侄之间这场皇位争夺战。

    顶多在史书上留下寥寥几笔,记叙某年某月某日,藩王朱棣打着靖难的旗号起兵造反。一路势如破竹,先下某地,再下某地,接着下某某地。于某年某月某日,终于成功打进南京,把建文帝一脚踹下皇位,自己坐了上去。自此改换年号,祭拜太庙,新君新气象等等等等。结尾用上几个语气助词,对建文帝的短暂皇帝生涯做一下总结,也就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