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撤退的路上,卑下和弟兄们饿了啃树皮,渴了饮雪水,几场大雪下来,树皮都啃不动,还崩掉了门牙!”孟一边说一边掉眼泪,“卑下也曾是个壮实汉子,八块腹肌!可现在,大腿都没有原来的胳膊粗,怕是想娶媳妇都要被人嫌弃。卑下一路上都在发誓,与逆贼不共戴天!”

    李景隆:“……”

    杜平:“……”

    若真是这样,那还真够凄惨。

    “总戎,被抓住的弟兄们更惨!不给吃不给喝,一天照三顿抽鞭子!总戎,一定要为弟兄们报仇啊!”

    说着,孟趴伏在了地上,哭得直打嗝。

    李景隆动容了,杜平也是泪流满面。

    帐外听到的南军纷纷红了双眼,真是太无情太残忍了!

    孟又断断续续的说了许多,真话假话掺杂,让李景隆想分辨也难。

    大同有战事发生?

    的确有,但不是燕军出现了内讧,而是之前的蓟州镇抚曾浚与徐忠所部的遭遇战,以曾浚被徐忠咔嚓告终。

    河北有队伍要投靠李景隆?

    也有。曾镇抚的铁杆,河北指挥张伦的确是一颗红心向南京,只可惜被沈瑄带兵给追上,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满腔的报国热情注定付诸东流。

    孟故意将话说得颠三倒四,间或嚎上几嗓子,让李景隆自己在他的话中去探索,发现“真相”。

    向燕王献策时,孟已经表明,不一定要告诉李景隆燕王的哪块根据地防守空虚,刻意而为反倒落了下乘。只需要让李景隆动心,认为此时派兵进入燕王的地盘,有极大可能捞到好处占到便宜就足够了。

    北地酷寒,南军肯定不习惯北方的天气。进-入十二月,连日大雪,常驻塞外的边军都有些扛不住。若能引李景隆派兵前来,根本用不着正面对战,只需要堵住他们撤退的道路,或用疑兵诱使大军迷路,领着他们在雪地中绕圈子,恶劣的天气足以成为南军的催命符,让他们有来无回。

    燕王再适时伸出援手,感念救命之恩的士兵必定不少。

    若有在郑村坝投靠燕王的陈都督现身说法,更可事半功倍。

    比起让他们来送死的主帅,燕王多仁义!必须投靠燕王一起靖难!

    此计算得上是阳谋,落在智谋之士眼中很是粗陋,只配称作儿媳,用于对付李景隆却偏偏会很有效。

    如果此时练兵德州的是徐辉祖,燕王绝对不会采纳孟的计策,还会斥责他“胡闹”。

    换成是李景隆,朱棣直接拍板通过,还大力称赞孟十二郎“人才啊!”

    可见,美人需要对比,天才和草包也是一样。

    孟哭得投入,最龗后是被搀扶着离开大帐。当然,也或许是因为跪了太久,血脉不通。

    之后,李景隆又召见了孟清江和其他几名燕军,众人的说辞各不相同,仅有少数几点能对得上,反而更显得可信。

    众口一词才使人怀疑。

    杨铎没有露面,一直留在帐篷里。纪纲缩在帐篷一角,小心翼翼的看着杨同知手中把玩的匕首,刀光闪过,不是一般的锋利。

    纪纲很紧张,偶尔会出现面部神经失调的状况,任谁在生命饱受威胁时都会这样。

    杨铎扫了他一眼,笑了,分外的英俊,“不用担心,现在你很安全。”

    现在很安全?

    就是稍后会很不安全?

    纪纲打了个哆嗦,果断低下头,嘴唇发白,眼中却闪过一抹狠意。

    过了许久,孟等人先后回来,从众人轻松的表情来看,事情应该进行得很顺利。

    杨铎之所以没露面,是担心李景隆起疑。如纪纲杜平之流不认识他,经历过洪武朝,又是朝廷勋贵的李景隆,肯定会对锦衣卫北镇抚司的杨同知有印象。

    杨同知是杨铎的父亲,锦衣卫裁撤不久便被人告发,获罪充军边塞。他死后,妻子殉夫,因与燕王有旧,留下的两个儿子都被调入燕山卫,长子杨铎更被擢升燕山左卫百户,受到重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