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十三章 定国侯

    不过,即便如此,殿上群臣也是炸开了锅了。

    “陛xià,还请三思!”

    “陛xià,此事非同小可,望能与有司探讨之后,再做决定。”

    “皇上,邱尚书为官勤勉,又屡立大功,便是破格提拔也是正常,只是贸然封爵,难免引人非议,反为不美。”

    “便是封爵,‘定国’二字也需斟酌,其中关系甚大,不可轻yì与之啊皇上!”

    “是啊,兹事体大,岂能这般突兀就提出来?三公九卿可曾有过议论?”

    一时之间,几名资格较老的老臣纷纷出列,又有几名御史出言,都对册封提出异议。

    其实,册封文臣的事情,从来就不是皇帝一人说的算,这朝臣中有人提出反对也是正常现象,若是无人出面,那才应该担心。

    按着正常的情况,这种事肯定是事先要放出风声,只是白莲教肆虐的事情还没过多久,又有周围几国的使者到来,事情一件接着一件,令文臣武将目不暇接,与邱言有关的消息,又好似雨后春笋一样纷沓而至,信息之多有如洪流,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早把真正的消息给冲淡了。

    另一方面,就算是皇帝,也是在临近的时候,才真正做出了决定――

    按着李坤原来的想法,一个兵部尚书的名头,以及入政事堂议政的资格,都不足以与邱言立下的功劳相提并论,毕竟他李坤的命能被救回来,也是邱言引荐的缘故――他虽不知人道身与神灵身的关系,却知道若无邱言在旁看守,自己决计是难以碰上那位神人的。

    从李坤的角度看来,连神人都封了王,邱言怎么着也要当个相国才是,实际上,马阳的位置就是李坤为邱言准备的。

    可事到临头,却不是那么容易如愿的,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两府宰执的反对和压力,迫不得已,双方只好各退一步,才有了如今的安排,皇帝也得到了对邱言封爵的默认。

    只是,这个“定国”的称呼,还是非常的出乎他们的意料!

    定,安定、平定、稳dìng;国,国朝、王朝、江山!

    安定江山的侯爷!

    这个名头所代表的含义,远超一个侯爵所能凝结的气运,在宣旨声落下的同时,邱言就感到滚滚气运直落下来,融入自身,与那官气相合,爆发出澎湃气浪。

    这股气浪,常人是感受不到的,可自他来到金銮殿中,就始终压制和镇压的皇室祖灵,却是一下子就被推了开去。

    “呼~”这重压一去,便以邱言的心志,也本能的长舒一口气,随即随着气运流转过来的朝臣意念,也是不复再现。

    “果然是福之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倚,那祖灵压迫与我,也让我和承载当今大瑞人道的万民意念有了直观接触,因而才能在这金銮殿中感受到群臣之念,这世间之事,果是没有绝对的对错。”

    这边,邱言还在感悟,对群臣的反驳不发一语,倒是专心凝聚刚刚汇聚过来的气运,搬运起来,传递出去,增加第三根毫毛的进境。

    因功而得的官气、官职、爵位,源头直接从王朝龙脉中分拨出来,都是被反复凝练、沉淀了多年的,极为纯正,这般传递过去,对第三根毫毛的帮助极大。

    另一边,皇帝面对群臣的质询,却侃侃而谈,历数邱言之功,然后又是一番夸赞,最后反问众臣,倒也在表面上将这群臣说的哑口无言。

    只是朝政之事,从不是对错为主,更没有道理可言,朝臣嘴上不说,心里却不可能服气,反而是酝酿出了一股暗流。

    “这也是如虹气运所带来副作用,既然承了这般官职和爵位,享了气运之便利,自然也要面对随之而来的诸多琐碎。”

    带着这样的念头,邱言在朝会散去的声音中离去。

    这路上,免不了要有人过来道贺,也有诸多官员只是侧目,礼节上稍有表示,但并不上来攀交情,显是并不看好他的前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