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 施公论儒,史书一笔【第一更】

    实际上,从大瑞朝廷决定通使,到派出使臣,而今邱言回到定昌,这整个过程,都被后世史家称为“通使漠北”事件,庞倩茹在那史书中也有着墨,不过没有出现名字,只是被称为“安阳侯之女”,发挥了一定作用。

    按照使臣名分来算,孟青宾才是主使,他此时还在三水与人商谈细节,通使之事还在继续,不过单从起的作用来看,无疑是邱言更为关键,加上他日后取得成就,史家自要着重描写,更何况,正是邱言一去,才抵定了大势,定下了基调。

    这“通使漠北”一词,后来也有做事一波三折、但最终如愿以偿的意思,这是因为史书上,此事被分为了三个部分,其一是诛杀左贤王,其二则是震慑三水部,这第三便是荡平柔罗左贤王部,简单的三个标签,却有诸多细节,经过史家笔锋,平实中自有传奇。

    眼前活生生的一切,刻印在史书上的,往往只有一两句话,功过是非都在里面,后人评价也在其中,今人岂能不重视。

    思索间,中人来到兵营。

    这座兵营不是原来那座,换了地方,营中人气稀薄许多,气血不复雄厚——这是很正常的事,毕竟大部分兵卒都随肖岚北上了。

    在杨众指引下,他们到了片被单独划出的营区,营里处处哀嚎,不时还有惨叫。

    走在营帐外面,能看到大片大片的血迹。

    杨众就道:“这是照施公吩咐,专门划出来安置伤员的区域,因太过匆忙,还有不少欠缺。”

    “这可不是老头子我的主意,是状元公的意思。”施公呵呵一笑,一指邱言,“他在信中提到,说是这样划分,能减少疫病,这次过来,兵营里的阴煞之气,果然少了很多,显是大有可为。”

    “原来是邱修撰的意思。”杨众心中一凛,身后几将也是神色微变,将这个划分伤营的事情记在心里。

    本来,此事他们以为是施公的提议,都是本着尊重前辈的念头,公事公办,现在知龗道原来是邱言的主意,心思就完全不一样了。

    邱言完成兵家典籍,其人虽无战场战绩,但在理论这一块,定是有着造诣的,加上斩杀左贤王的决断,及时通知肖岚,使得官兵攻破左贤王部的运筹,都使得他建立了一定威望。

    至少在定昌军中,年轻将领对邱言是十分尊敬的。

    所以,对于邱言说出的话、提的建议,也就格外上心,把此事牢牢记住,日后独自领军,果然都认真施行。

    很快,在杨众等人的指引下,邱言等人到了顶帐篷外面,隔着老远,就能闻到帐子里的血腥和恶臭。

    “就是这里。”

    杨众话音刚落,就有人掀开帐帘走出,正是邱言曾见过一面的随军郎中。

    郎中一下子看到这么多人在外,惊了一下,待看清杨众和邱言的面容,又赶紧行礼。

    “情况怎么样了?”杨众摆摆手,然后问道。

    郎中摇摇头:“很是不妙,因为撞击,脏腑移位、破裂,身上的伤口也很严重,加上失血过多,已然油尽灯枯,能撑到现在,全凭一口气吊着,一旦泄气,也就去了。”

    “有劳先生了。”杨众点点头,正要说话,却发现郎中欲言又止,便又问道,“先生可还有话没有说完?”

    郎中踌躇了一下,还是如实道:“里面伤员不少,不少人受不得乱,我知将军带人过来,是进去慰问,可若一下子进这么多人,怕会适得其反。”

    “这样么?”杨众微微皱眉,扫了身边众人一眼。

    施公摇头道:“杨家小子,不要感到难办,都是兵家之人,有什么不能说的,老头子就不进去了,那人不是说想见邱言么,就让他一个人进去就是了,正好也让他看看这伤兵的情形,毕竟不同于冷冰冰的纸上字。”

    就这样,几句话后,邱言被郎中引入了营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