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一念成龙!

    念头在邱言心中一闪而过,那下腹处的虚丹陡然升起,环绕在虚丹周围的三道魂影,顺势融入其中。

    这三道魂影,乃是结合诸人意念的种子而成,有三魂之态,这一融入其中,虚丹内的诸多气血立刻沸腾起来,浑圆透光!

    接着,虚丹飞临龙气,往下一压,竟是要将之镇压,可龙气乃是何等存在,其会被一修士内丹所压?立时就爆发劲力,以人道景象反抗。

    但虚丹中同样透露出人道气息,并且在重压之下,那丹中的气血、拟态三魂竟是急速旋转,慢慢融合为一!

    ………………

    龙气的变化,引起了魂魄响应,但在表面上,邱言还是神色如常,在将最龗后一句写完之后,便搁下笔,将那考卷拿起,轻轻一弹。

    边上,李坤虽是惊异,有心想要询问,但毕竟身为人皇,当有矜持,况且眼下时间、地点也不对,另外,他与龙气相连,那龙气的一点变化,也引起了心中变动,恍惚间迈步前行。

    不过,李坤在邱言桌边停留太长,难免让其他人生出错误之念,这也是邱言所言太过意外,使得李坤在惊讶之下,忘记了其他。

    这走了两步,心境渐明,李坤又盘算起来:“观邱言所言兵事,比之几个大将也不逞多让,朕还要再思量一番,如何安排他才好。”

    皇帝也是人,而且长于深宫,对外界没有多少接触,对人的判断,往往基于对方的言语、表现,这也是很多人能凭着几次见面,就让皇帝大加赞赏,得以担任重任的原因。

    就这方面而言,善于纸上谈兵之人,比那只会打仗而不会交流的人占更多便宜。

    李坤虽然因为神通一事,对邱言有所怀疑,但由于文染考卷的关系,就有惜才的念头,再加上得来的情报里面,也提到邱言未入道门,之所以会修道,很可能是因为三年前的一次意外,是机缘巧合,并没有触及李坤的底线。

    更何况,相比于满朝文武,邱言的这篇文章,没有涉及具体的兵改,却隐隐点出了方向,让李坤的一些想法越发清晰,无疑是雪中送炭的情形,也让李坤好感更甚。

    “可惜,纵然给他个好名次,但修道到了最龗后,要牵扯王朝气运,这宰执之位,邱言是不要想了,除非他能有大决心、大毅力……”

    带着这样的想法,李坤又看了沿途考卷。

    这些考卷上,论遣词造句,辞藻的堆砌,要比邱言强上不少,邱言的那篇文章中,既预测了战局,又分析了利弊得失,然后引申出后面的想法,最龗后更是提出了一个颇为诱人的说法,内容可谓紧凑,若是加上诸多锦绣语句修饰,免不了长篇大论,怕要写到日头落山。

    其实,李坤平日看折子时,就不喜华丽辞藻,反而中意那种言语精炼的,盖因他每日要看大量奏折,对说了半天都不谈主旨的折子,那是深恶痛绝的。

    与之相对的,其他的考生的文章,粗略一看就能发现没有多少实质内容,对边疆战事和兵制的理解更有偏差。

    这才是正常现象,考生苦读而来,心里存着理想主义,想事情多是依照自身认知,往年的其他殿试考题,也都有着类似问题,考官批卷的时候,也是从中挑选较为优者,给予较高名次。

    只是,看过了邱言的那篇,再看其他人所写,李坤却是颇为不满,不断摇头。

    “邱言虽修了神通,但毕竟能文引异象,足以名列青史,注定不凡,我想择他人为状元,至少不能太差,只是这榜考生中,难道就没有一个能接近他的?”

    想着想着,李坤亦先后看了高靖、叶运、杨彦等人之作,脸色稍微好转。

    “知己知彼、果断决策,出敌不意、突然奔袭,还有临事机警,这三种观点虽然都有疏漏之处,但也算有些见识了。”

    若事先没看邱言的文章,李坤看了三人所作,兴许会大为欣赏,可现在三人所写虽妙,但后果弊端在邱言的卷子里,都已经提到过了,自然让李坤的看法有了保留,只是对比其他考生,这三人还算难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