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时来逢运可见龙

    随后,朝廷将之改为官办,在兴京和东都,分别设立了交子务,负责纸币发行。

    在邱言前世,很多人看不起古人,认为古人的认识有局限性,但实际上,在这个近似于古代的世界里,不乏聪慧之人,清楚的看出了纸币的弊端,上书朝廷,是以令朝廷设下法度,规定交子发行每一届都要有定额,为一百二十五万贯左右,要有准备金三十六万贯,每三年为一届,届满时制造新的交子,调换旧的交子,以此避免通货膨胀。

    听了张链之语,马阳沉默不言,他对新法一直持否定态度,是因新法与他的政zhì思想相悖,更知道但凡变法,难免生出混乱,给人以可乘之机。

    在他看来,变法、新政说穿了,就是对现有利益的重新划分。

    蛋糕就那么大,分给你多一些,其他人就会少些,其中涉及到的,不仅仅是政|治斗争,还有利益厮杀。

    断人财路,有人shā • rén 父母,这次变法,令多少人的利益受损,就会产生多大的阻力。

    同样的,新旧交替,制度不全,最容易让人乘虚而入,造成种种乱象。

    马阳的根基在东都,对变法的抵触,主要是出自理念,而张链的利益却在关中,和兴京商贾也有纠葛,肯定不会放任市易法的施行。

    想了想,马阳也站起身来:“无论如何,科举之事不能做儿戏,若是突然变更,不知道要有多少学子的多年苦读化作东流。”

    不过,不等他和张链走出政事堂,就有一小黄门急急而入。

    “三位大人,皇上有口谕传下。”

    三位宰执对视一眼,跟着正了正衣冠,做出洗耳恭听的模样,只是马阳和张链的心里,却闪过一丝不妙之感。

    ………………

    皇宫,御书房。

    皇帝李坤坐在位上,隔着桌案,听着对面那人的话语,暗自点头。

    “……科举为天下士林之风向,科举所重,天下学子自会精研,况且,如今京城商贾沆瀣一气,不顾朝廷的财政困难,只顾自家利益,令局势恶化,朝中衮衮诸公,要么冷眼旁观,要么无从应对,说明变法欠缺人才,当借这次科举,选拔出一二有才之人作为补充……”

    李坤这些年来越发沉稳,但心里依旧藏着一团热火,轻yì不会表xiàn出来,前阵子北疆又有零星战事,牵挂其心,夜不能寐,如今潘志捷报传来,安了天子之心,也让他对变法的前景充满了期待,对下一步的财政和军事变法,有了意向。

    这种时候,身为变法主持人的王甫,突然过来,说要在今年会试,侧重变法方面的考核,固然让李坤有些踌躇,但却没有多少抵触。

    自登基以来,李坤恨不得节衣缩食,意欲中兴大瑞,重现太祖开国时的威势,表xiàn出了迫切愿望,是个急性子,只要能达成目标,有时甚至会不顾旁人劝谏,打破一些俗规。

    王甫的提yì,在兴京物价困境和北疆战局捷报,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已经令李坤有了决定,他前任召其他政事堂大臣过来,名义上是议事,实际上却是要发布决定。

    对这一点,王甫非常清楚,这位精明干练的相公,是个貌不惊人的人,脸色黝黑,个头不低,若不是穿着一品大员的朝服,很容易被人当成是种地老农。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不只将皇帝的心思把握透彻,更一举搅动天下风云,站在风口浪尖,是大瑞这艘巨舰的真正掌舵人!

    他要带领这艘万民之舟,驶向一片崭新流域。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却要步步为营,如履薄冰。

    这个时候,有一白面无须的老人挥了挥手,自有小黄门过来给王甫看茶。

    大瑞虽是中央集权,但世家大族势力不小,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尊卑并不悬殊,面见皇帝时,无须跪拜,像王甫这样的宰执,都会被赐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