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文生波折,诸儒评邱

    突然,许世看到了一句,皱起眉头:“这‘千魔万怪眩瞀变幻于前,自当触之而碎,迎之而解’一句,有些出格,未免有趁人之危的嫌疑,不是堂堂正道。”

    “此言差矣,”庞楚却是摇摇头,笑了起来,“这句话并无不妥,如那两军交战时,自然是要抓住时机、一击制胜,但凡能胜,哪里还有其他?这道理放诸四海皆准。”

    许世还是摇头:“这是以军阵行伍之事来解此文,可那是兵家之念,我等为学,为的是传诸天下,成万世万民之准则,岂能行诡秘之事?人心本就多变,表率之礼不能复杂多变,不然就会生出漏洞,反倒催生了鬼魅人心。”

    眼看两名相对年轻的大儒,居然因为邱言的一句话,有了要吵起来的趋势,甄知佐等人面面相觑,但知道不是自己能够搀和的,不过,从二人争论的话语里面,他们品出了一点道理,有人觉得许世之言有理,有的则是认同庞楚的主张。

    席慕远见了这一幕,却从低落心潮中回过神来,心生喜意,觉得邱言之文兴许会恶了一位先生,同时,他注意到其他几名先生,这时都露出了思考之态,显然是在评判邱言之语的优劣。

    “儒道中庸,微言大义,很多事要隐在简单言语中,不该挑明、说透,否则会给人留下言语不慎的印象,邱言这一句,写过了。”

    就在席慕远心中评判之时,许久不言的韩逸突然开口说道:“两位切莫争吵,莫忘了更羸与魏王之事?”

    听了这话,诸人心头一动,就连甄知佐、郑益等都是心头暗动,念头一转,明白了韩逸意中所指。

    这是祖龙未统之前,诸侯并立时的事情,两个人名或许不好理解,可若换个名字,世人便比较熟悉了――

    《惊弓之鸟》。

    却是说那魏国之主与更羸(gēngléi)站在高台上,仰头看到天上有鸟飞过,更羸便说自己能不射箭、只拉弓,将鸟射下来。

    魏王自然不信,结果却让他大吃一惊,更羸拿起弓来,弦动鸟落。

    魏王感叹不已,更羸却道:“这是只受伤的孤雁,因伤而飞得慢,离群所以叫声悲惨,一直处于恐惧中,一听弦响,就急欲高飞,引起伤口撕裂,所以才会掉下来。”

    怀伤离群,被孤独与恐惧围困,消磨了心志,便是惊弓之鸟的根源。

    但此事却从侧面表现出了更羸的本事,说明此人善于观察,而且技艺高超,才能做到这般地步,抓住时机,一击得手。

    韩逸这时提起此事,一方面是证明邱言写下的那句,不只局限于军伍,在其他行业一样适用,甚至能运用于日常之中。

    除此之外……

    “老相国说的不错,”庞楚点点头,“抓住时机、一击制胜,体现的不是急智和鬼魅心思,而是深厚的积累,时刻做好准备的心态,如此一来,机会到来时才不会失手,是堂堂正正之道。”

    这话一说,其他几名先生也缓缓点头,而许世则是沉默不语。

    甄知佐等人感到豁然开朗,而席慕远却是面色阴沉,虽有所感,却不愿深思,心绪完全被情绪操纵了。

    这时,突有一名先生说道:“以这几句而言,此文当入三甲,何以周公只说能得四五之位?”

    这话一说,其他人也感疑惑,那席慕远忽然想通关窍,心下一动:“莫非邱言此文其后有不妥之处?不得老师之意?”

    这样想着,他收敛心中念想,目光再落纸上,看了下去,其他人亦有类似动作,那读文的庞楚继续读了下去,当他念道“有根方生,无根便死”这一句的时候,却是皱起了眉头,停了下来。

    同一时间,听到了这句话的人,心中都生出一种诡异之感,感到这句话和整篇文章的基调,略有出入。

    席慕远本就最为上心,心弦早就紧绷,这时候念头一转,就明白了缘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