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化两书,神道框架

    因为这道感悟的躁动,令棋盘异动,稍有不慎,就可能让邱言暴露神通之法,但异动持续时间极短,旁人根本没有发现半点迹象。

    只是,这枚棋子落下去之后,对面的高松却没有立刻回应,他正在闭着眼睛,眉头皱起,似乎正在思索着什么。

    “咦?这高松在做什么?怎么突然就停下来了?”

    “是啊,二人先前下的是快棋,你来我往的,怎么突然就停了?难道邱言的这一手,有什么名堂?”

    “不对呀,这一手并无太多惊奇之处,何故会让高松停下来思索?”

    “高松经过了这一轮攻势,疾风暴雨的进击,已经占据了上风,离胜不远。”

    “不错,邱言这会儿虽然搬回了部分局势,但开始的时候失子、失地太多,先天不足,后面即便追赶,却是事半功倍,到了现在,已是无力回天。”

    看着高松的模样,观棋的人群终于忍不住低声议论起来,不过声音不响,以防干扰了下棋人的思路,其实,到了现在,他们也已经看出了此盘局面,知道大势底定,这才发出言论。

    不过,高松虽是一副冥思苦想的模样,眉宇间却是流露出一种欢喜神态,那是心头明悟后,自然而然生出来的喜悦。

    过了约莫五六息的时间,高松重新睁开眼睛,看了邱言一眼,接着一挥手,将手中棋子扔在棋盘上。

    他的这个动作旁人并不陌生,从前看人下棋,经常能够碰到。

    投子认输!

    只是,明白了动作所代表的含义后,观棋人群好似开了锅一样,登时人声鼎沸。

    “怎么回事?好端端的,这高松怎么就认输了?”

    “是呀,他明明占据局面优势,再来一场快攻,那邱言的防线就要崩溃,心腹暴露出来,必输无疑。”

    “明明要赢了,偏偏却要认输,怕是有什么古怪。”

    不只观棋之人议论,高松身边的几名师弟,更是个个各自变色,急急上前,在高松耳边说着话,想要搞清楚缘由,又或是劝他悔棋,不然输给邱言,会影响名声。

    不理众人议论,高松却是起身朝邱言拱手作礼,语含真诚的道:“邱公子心胸宽广,高某受教了,这局棋我收获良多,若还不知收敛,贪得无厌的求名,就有违孙圣之教诲了。”

    邱言起身回礼:“承让,这对弈手谈,本就是切磋印证,没有谁教诲谁,若论占便宜的话,其实邱某占了更多的便宜。”

    他这话不假,要知道,二人的这局棋,表面上是棋力交锋,实际上却是思维碰撞,是透过棋盘,将心中对圣贤之道的领悟相互传授。

    相对而言,邱言心中所学广博、繁杂,传授出去的内容涉及众多,对高松有很大启发,可反过来说,高松虽然涉猎有限,却算得上精研,苦读多年,不只自己有着理解,还有崇礼书院的传承在里面,他所传递出去的感悟,往往是一针见血,令邱言身有感触,对自身所学是难得的补充。

    另一方面,邱言毕竟有着完整的圣贤精神传承,整个思想的框架都已经搭建起来了,这外来的感悟能加快完善,就好像盖房子的时候,早就建好了地基,就等着xiangshang垒砖了,从外面吸收的每一道感悟,都可以添砖加瓦。

    相比之下,高松所得虽然涉及众多,但零零碎碎的不成体系,东鳞西爪,难成体系,而且他本身并未得到《礼论》的完整传承,因而无法融会贯通,好比是想要盖个房子,但是砖瓦木桩都还没凑齐,甚至谈不上动工,地基与屋舍本体还没影子。

    真的想将这些收获转变为自身的学识、文思,他至少还需要经过几年的思索和研读。

    从这个角度来看,邱言确实是占了便宜,借着这一局棋,不仅是贯通了《天论》、《正名》两道圣贤精神,更不要说,高松zuihou传来的有关“祭祀之礼”的感悟,令其神魂、神识大为受益,还为神道前路打下了根基,确立了路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