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祭祀之礼!

    只是,未经战阵考验,技巧始终是纸上谈兵,真正下棋的时候,需要是临阵判断,就好像一个人磨砺了刀剑,但刀兵锋利,却也要挥舞得当,方能败敌。

    在这种情况下,邱言在棋局初期,不可避免的陷入了劣势,那高松虽不精于棋道,但熟能生巧,比起邱言,他下过太多棋局,算得上见多识广。

    可慢慢的,随着棋局继续,邱言逐渐掌握了记忆和技巧,有了随心所欲的迹象,这胜利的天平,也就发生了倾斜。

    “他初时尚是一副初学者的模样,现在已与我棋力相当,进境未免太过骇人,哪个人学棋,也不可能有这等进境,许是故意示弱的战术。”

    从轻松到体会到压力,高松的表情已经紧绷,他避开了邱言棋力大进的事实,找了个说得过去的借口,无视其中漏洞,不然心境直接就乱了,气势消退,棋也就不用下了。

    目光一扫,高松的视线在棋盘各处扫过,估算局势,准备发动全面攻势。

    说实话,他并不想这么快结束,倒不是棋逢对手、心有不舍,而是因为棋局的背后,还有另外一个战场――

    便是二人对圣贤之道的感悟,接着棋子棋盘,印证比拼。

    手谈中,源自邱言的那一鳞半爪般的感觉,令高松接触到了更深一层的圣贤领悟,现在尚不清晰,但事后思索、回味,说不定,足以让文道更上一层楼,甚至有凝聚文心的可能。

    要知道,邱言的感悟,不只局限孙圣一家,而是贯通几家,更有诸多经历,凝聚出了道心拳意,借鉴神灵、心魔,成就知行之道,即使未将核心感悟流传出去,但只是对孙圣典籍的领悟,就让这高松受用匪浅。

    这些感悟,是建立在几道圣贤精神的基础上的,他通过解析精神,不断充实自身,与身边事集合,进而领悟。

    圣贤精神,是圣贤思想的遗留,无论源自手稿之中,还是从士林之树里飞出来的,都蕴含着对天地、人道的思索,解析圣贤精神,无异于当面聆听圣贤教诲,这样的机会,不是时常都能碰到的。

    虽然不知道邱言感悟的来源,但高松毕竟是识货的人,这心思慢慢活络起来,只是有来必有回,在得到的同时,他亦要付出,这付出的正是其多年所学。

    崇礼书院的传承,有很大一部分是源自于两卷圣贤手稿,其一,正是孙圣的《礼论》。

    靠着圣贤手稿,书院中诸多弟子学识大进,不过和邱言一人独占几道不同,崇礼书院几百口人,却只能围着两本手稿转,竞争自然激烈。

    高松正是从竞争者的包围中脱颖而出,建立了威名。

    即便如此,他所得到的,依旧只是只言片语,未得完整传承,魂中虽有着圣贤气息,却难凝聚出精神,如邱言从张秦手中夺得的三道商家精神一样,残缺不堪。

    “虽说可惜,但当断则断,邱言的棋力越发锋利,传来的感悟亦浩荡中正,他这是堂堂正正的与我交流心中所学,我高松又岂能贪图一时私利,行那鬼魅伎俩?应当奋起棋力,竭力与之拼斗,好让他不看轻了我崇礼一脉!”

    此时的高松,经过意念洗礼,心境隐隐有了蜕变,对邱言的态度更是彻底改变,没有了勾心斗角的想法,取而代之的,是真心要交流所学、印证心意的念头。

    有了决定,其人棋势顿变,节节逼近,寸土必争,凶猛到了极点。

    “哦?”感受到这些变化,邱言微微摇头,“高松打算速战速决了,也好,全力以赴的棋局厮杀,方能去伪存真,显露出彼此真意……”

    念随心动,随着高松军势的冲击,其心意越发急切,记忆中对圣贤的感悟倾泻而出,将领悟得最为透彻的一句传了出去――

    “祭者,志意思慕之情也,忠信爱敬之至矣,礼节文貌之盛矣。”

    祭祀,是为了表达心意和思慕之情,是忠信敬爱的最高表现,是理解仪式的极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