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争名

    “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中,肯定要有遮蔽的,不过这崇礼书院的名字,倒是暗合孙圣之说,不过孙圣的礼不是局限于形势,礼乐则修、分义则明,代指的是一种社会秩序,只是不知道,这座书院所得手稿,是哪一篇。”

    邱言正自思量,那刘展鹏又向旁边招呼两声,很快有两人走来,被他引着与邱言见礼。

    “原来是邱兄,那日阁下与贺书长论战,我等也曾在旁边,邱兄风采犹记在心。”

    这两人一个叫做徐缪、一个唤作曹进,都是理宗书院的弟子,曾见过邱言与贺书长的论战,一见邱言,立刻做出恭敬模样,礼数周到。

    他们可是知道邱言本事的,也确实心有敬佩,口中的恭维发自内心,不过在听到刘展鹏说了邱言来此的目的后,两人的表情就变得有些不自然了。

    原来,这文轩品评虽说评的是开启心路的文章,但有诸多大儒聚集一起,是个难得机会,万人瞩目。东都本就文风荟萃之地,又因为杏坛论道的关系,令诸多儒生聚集于此,他们这些人,又怎么会错过文轩品评之事?

    这文轩品评,在表面上看起来,只是一次达者品学的盛会,可实际上却成了不少人眼中的舞台,是他们扬名的契机。

    “邱兄,你既然是拿文章让人品评,最好还是低调行事,来此的人,很多都是奔着论战过来的,一心想找人当个垫脚石,邱兄文开心路,可谓鹤立鸡群,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得旁人群起而攻。”那徐缪倒也干脆,直接就把事情点名了。

    这话不难理解,虽说这次盛会,不乏儒生过来请教,想要促进所学,但说实话,真要请教,平日里哪家书院不能拜访?

    所以,来此的儒生,真正的目的除了建立人脉、攀交情之外,就是指望借着盛会名头,把自己的名号叫出来,要知道这样的事情,那是有可能上史书的,如果能够露面,让自己名字和盛会捆绑一起,那就是青史留名!

    对读书人来说,诱惑太大了。

    想要扬名,最haode方法莫过于踩着他人的名号登位,眼下城中诸多才子、文开心路的人物,都已入士林,这个时候,邱言突然出现,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徐兄说的是,这点邱某自当几下。”邱言点头应下,他也不想招惹麻烦事。

    一行人说着说着,来到了文轩楼门前,门前摆着桌椅,坐着一人,提笔记录往来人名。

    邱言等人报了姓名之后,便入了此楼。

    楼上楼下,已经聚集了不少人,都是儒生,彼此交谈,呈现出一片平和景象。

    这座文轩楼虽然占地不大,但内里的布置却独具匠心,桌椅摆放的地方很是考究,并不占据多少地方,却又暗合易理。

    此刻,正有几名仪表不凡的男子坐在椅上,谈天论地。

    乍一看,整个楼内古色古香,带给邱言一种书香之地的感觉。

    只是不等他仔细打量,就有一名青年走了过来,给邱言行了礼。

    邱言一眼就认出来,这人是韩府子弟,曾在府内见过,不过并未叫交谈。

    不过,青年显然对邱言很是熟悉,见面就道:“祖父知邱公子来了,特遣我过来,将公子的文章取了,带过去给诸位先生品评。”

    “有劳了。”邱言自然不会不许,话落就将手上的细长书盒交给对方,那人便告辞退去。

    “邱兄和韩相国府上还有交情?”等人一走,那曹进便靠近过来,忍不住问道。

    “曾经去过两次,说过话。”邱言点点头,也不隐瞒。

    这话又引得几人一阵惊叹,跟着开始言及韩逸成就,阐述敬仰之情。

    哒哒哒……

    这个时候,门外突然又来了批人,为首的是个瘦高男子,嘴角带着一抹和煦微笑,一进门,也不理会旁人,径直就向里间而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