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戈

    苏晋心领意会抱拳道:“卑职明白。”

    张九龄等人进来后看见苏晋和薛崇训单独在里面,便有些诧异道:“苏‘侍郎’与晋王商议何事?”

    薛崇训淡然道:“白天时你们劝阻我杀俘,我以为然,怨有报债有主,正和苏晋说再次联兵伐不义的事儿。这回会盟各族,定是空前盛事大势所趋之象。”

    张九龄道:“只是冬季很快要来了,北方各族很少在寒冬出兵征伐,唐军将士更不适应在严寒中行军。若是再次劳师动众恐怕人马困苦耗资巨大……突厥大战失败元气大伤,已难威胁我国,是否有必要再倾耗国力远征还请晋王三思。”

    薛崇训心道:打不打是一回事,我最看重的仅仅是会盟。他内心的算盘连亲信的幕僚也不甚知晓,只有苏晋心知肚明。

    “若是气候不好,也无须急着出兵。与各族各邦会盟讨伐突厥残余的目的一则可以改善朝廷周边的关系,二则可让突厥残余陷入被痛打落水狗的境地,其周围全是我大唐盟友,稍有机可趁便可能被他族攻伐请功,或无须我军亲自动手便能彻底让突厥国的国号消失。”薛崇训道。

    众臣以为然,纷纷附和。

    待幕僚们说完事告辞之后,薛崇训又叫人去吐谷浑营地请慕容宣过来下棋,慕容宣欣然而来。慕容宣的年纪不过弱冠,而薛崇训比他大十岁左右,不过这个吐谷浑汗王年纪虽小却让薛崇训觉得很有智慧,二人关系很好。

    对弈的是唐朝流行的围棋,慕容宣刚刚学会不久却已能和薛崇训棋逢对手,孰能生巧假以时日恐怕薛崇训就不是他的对手了。没过一会儿薛崇训忽然问他:“汗王学了围棋,对此道可有什么感悟?”

    慕容宣拿起一子随手落下,想了片刻便笑道:“以多胜少,取势为上。”

    薛崇训赞道:“知己。”

    一问一答过后,大帐中又恢fù了沉默,他们静静地下着棋,仿佛很专心的样子。不过慕容宣想得最多的并非棋盘上的黑白子,而是琢磨着薛崇训的言外之意,知己者无非就是不用把事说破就彼此领悟罢了。

    棋到残局,薛崇训又说:“很长时间没与公主(慕容嫣)相聚,她在伏俟城还好吧?”

    端坐在对面的慕容宣缓缓地说:“大姐常念晋王,又担忧我年幼,几番欲来长安与晋王相聚也未能成行,我这次出征归去定劝她不要过于牵挂去长安居住一些时日。”

    薛崇训笑道:“若是她担忧你在吐谷浑势单力薄,便告sù她,我无论何时也不会对慕容家的事袖手旁观。”

    慕容宣听到这里就更加淡定了。

    过得一会儿薛崇训又指着棋盘说:“围棋和西域的棋不同,诸子同等无大小之别,只是位置不同。记得我与汗王下过的西域棋,各子一体却有个盟主,这点倒是很有意思。”

    慕容宣闻罢顿觉这句话中间有什么比较别扭,回头一想原来是那个“盟主”的用词,西域棋里只有国王,怎能称作盟主?他心下寻思这是薛崇训用词不当还是故意说的?

    见慕容宣久久不回答低头沉吟,薛崇训便笑了笑,也没催他静静地等待着。

    许久之后慕容宣终于淡然道:“唐军大胜,连契丹人也脱离了突厥来归,晋王可是整盘棋的盟主?”

    薛崇训笑而不答,左顾而言他:“我准备邀请各族首领及使节来漠南草原会盟讨伐不义,当然吐谷浑国也是其中之一。”慕容宣道:“晋王的敌人自然就是吐谷浑人的敌人。”

    薛崇训听罢十分满意,也就不把话说得太透了,他倒不是想故弄玄虚,有的事儿不说明白回旋的余地就更大。

    慕容宣回到吐谷浑营中,密召亲信大臣商议,说晋王暗示欲做盟主,又将下棋的话说了出来,问他们用意何在。大臣们纷纷道,“这不是想让汗王带头拥他为各族各部之主么?”“晋王总不能自己站出来说让大家支持他做盟主,按照汉人的习惯,这种事儿非得别人提出,他们还得装模作样地拒绝几番才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