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势

    果不出其然,暾欲谷对李适之的建yì认真对待了,他虽然不认为黑沙城必然会遭到攻击,但想到此城距离唐军控zhì的地区不远,此时又防备空虚,确实有必要提高警惕。于是他便找到了留守南廷的拓西,说服了这个默啜可汗的儿子。因阿史那默啜的另一个儿子杨我支受唐朝影响太多,不得突厥贵族看好,实际上托西是默啜内定的继承人,他在可汗面前说话自然管用多了。

    默啜可汗在西北前线见到了托西的信使,“风闻唐军可能袭南廷,托西派人来请兵防备”。默啜有些不悦认为儿子胆小,但身边的大臣纷纷进言可汗离开黑沙城之后,防备确实不够,既然有风闻便不能掉以轻心。默啜这才分兵一万骑返回,命令他们听从托西的号令防守黑沙城。

    事有凑巧,等可汗的援兵刚刚到达黑沙城时,城中就得到了斥候的消息,发现一大股骑兵已离城百余里地,方向直指黑沙城!暾欲谷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对李适之的态度上升了敬重的地步,竟能料事如神叫他不得不再次刮目相看,由是愈发看重这个从唐境逃过来的汉人。

    这时“小可汗”托西也觉得暾欲谷很有智慧,因为向托西提出防备之策的人是暾欲谷,托西便急招暾欲谷到汗帐议退敌之计。暾欲谷随后也叫上了李适之一块儿。

    汗帐便是默啜一家居住的地方,现在默啜不在此地,托西也不敢坐上面那个位置,还是按照平时的习惯坐,把正中那光线阴暗的座位给空了出来。

    等暾欲谷等人都到齐了,托西便说:“探明出现在南廷西南面的人马约三万骑,是鲜卑人,应该从中城那边来的,看来是敌非友来者不善了。这拨人行军迅速,被咱们的斥候发现时已距离百余里地,到达南廷也就两天左右的时间。该当如何退敌,大伙可有办法?”

    暾欲谷看了一眼李适之,然后才转头对托西说道:“幸好援军初到,不过仍是敌众我寡的局面,应立刻将兵力分派防务,凭据工事以弩炮箭矢击退敌兵,再速派使者前往可汗营地,坚守待援,决不能失了黑沙城。”

    突厥虽不善筑城守土,但吸纳了从唐朝叛逃过来的高句丽旧部等部族,已能制造一些大型的攻城守城器械,所以暾欲谷才有底气说要守城。而且按照李适之阐述的战争思路,唐朝派兵打黑沙是为了造势,那对于突厥来说无论用什么方法击退了进攻不让唐朝得逞目的,就对突厥有利。

    援兵将领立刻就反对:“畏缩到城里让他们来打?这也太窝囊了,什么鲜卑人算什么东西,只要让咱们在草原上迎敌,定能杀退这帮乌合之众!”

    这时李适之淡淡地说道:“你们无须动气,也没必要急着消灭鲜卑来犯之军。正如暾欲谷大臣说得一样,黑沙城才是此战争夺的重点。不过我也不认为退到城中死守是守城的好办法,突厥人本就是游牧迁徙之族,并不善于固守之道;与其那样,还不如发挥骑兵的优势,将骑兵布置在外攻守兼备,与城池守军相互接应,此当上策。”

    托西用不信任的眼神看向李适之头上的发式,暾欲谷见状说道:“最先预见敌兵攻击黑沙城的人便是李公子,我也觉得他献的计策不错,请善加考虑。”

    托西这才问道:“如何攻守兼备?”

    李适之抱拳道:“兵无常势,交战时将帅应顺势而发随机应变,不过总体的大局应首先议定。既然鲜卑军尚有百余里路程,这百余里便是我军的纵深和机会,骑兵出城游戈,在此路程上寻机出击,战有利固好,稍不利便退兵另寻时机;于是等到鲜卑人兵临城下之时锐气已失,又因侧翼时刻被我城外骑兵威胁不能全力进攻,城内外相互策应可让敌兵无法进取。”

    这个办法确是迎合了突厥人的作战习惯,一时间就有不少将领附和赞成。李适之在三城呆过一段时间,无论是亲眼见识还是耳中听说,都对突厥游牧兵的战法有所了解,此时倒也派上了用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