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

    “哦……”高氏的表情明显有些失望,和平常的从容很是不同。

    薛崇训便转身走了。

    鱼立本送薛崇训出了紫宸殿,从高高的石梯上一起往下走。每次鱼立本和薛崇训在一起心情都很,很奇怪,他和外朝大臣在一起会一直想到自己是个宦官,在薛崇训面前却很少能想起自己的身残……就像好友之间一样随意。

    鱼立本便用开玩笑的口气道:“方才皇后娘娘想知道的答案,薛郎明明是知道,为何不说呀?”

    薛崇训笑骂道:“你想打听了去讨皇后欢喜是吧?干嘛不自己琢磨答案为她解忧?”

    鱼立本一脸沉思的模样,良久才摇头道:“杂家没想过这种事儿。”

    “鱼公公会感到孤单么?”薛崇训问道。

    只见鱼立本苦思不得其解的样子。

    薛崇训也是若有所思地,时断时续地一边想一边闲扯:“有的动物是可以独来独往生存的,但人一开始就是群居的物种……现在形成了社会也是结伴生存的方式……人的头脑比禽、兽、畜复杂,想得就多,需求也更多。鱼公公想想,咱们吃饱穿暖了,为何还要与人争来争去的?无非就是想得到他人的承认,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人要求得更多。”

    鱼立本点点头:“薛郎这么一说,好像是这么个理儿。”他随即低声道,“众王子府那些皇子,锦衣玉食无所事事也是迫于无奈,如果他们中有人有机会,恐怕也不甘心过那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太子就有了机会。哈……扯远了,薛郎还是说说起先那事儿,一会皇后问起,杂家也有话说不是?”

    薛崇训皱眉苦想了一阵,有些困难地表达着自己意思:“除了衣食住行,人们还有其他需要,各人和各人不同。有的人通guò钱财物质就能满足这种需要,有的人需要身居高位得到大权,衣锦还乡、世人赞颂、名垂青史,会感到莫大的欣慰……性格不同,需要不同,就会造成差别,更有一种人,觉得那些不相干的眼光并不重要,所以名垂青史也好世人称颂也罢都不在意,却渴望有人在内心里陪伴着,只有那样才不会感到孤单……”

    有些意会不可言传,薛崇训说得艰难,鱼立本理解起来更加辛苦,哪怕他是个很有头脑的宦官,毕竟古人的思维模式有些局限。不过他确实很聪明,很快就理解了一些,说道:“薛郎所言,就是找到自己需要之物……皇后所需是有人在心里陪伴?”

    “言重了。”薛崇训忙道,“皇后后宫之主,又深得今上宠爱,咱们岂敢这么说?”

    鱼立本笑了笑,抱拳道:“此处没有别人,说说无妨,杂家在皇后面前自然不会这么说了,有伤大雅。”

    “和鱼公公结交真是件轻松的事儿。”薛崇训笑道。

    他心里却在自问:自己对人说了那么多,那自己要的是什么?是名垂青史万人称颂,还是大权在握名垂青史?

    二人走出紫宸殿建筑群,薛崇训那辆从鄯州带回来的松木马车就靠在那儿,他便对鱼立本执礼道:“就到这里,别远送了,常常能见的。”

    鱼立本也还礼说了几句客气话。

    薛崇训上车前道:“皇后忧虑太甚,担心的太多,所以心境才不好,鱼公公适当时多宽慰……”他犹豫了一下,又道,“皇后忧惧之事,我也一样忧惧,所以我们唇亡齿寒,任何时候我不会坐视不管的,请她安心。”

    送走了薛崇训,鱼立本才掉头往回走,回去侍候高皇后去了。作为宦官,能在上位者面前常常露面,得到上位者的宠信,就是最大的成功,什么官位(唐朝宦官可以有官位)名声对他们都是虚的。鱼立本跟过几代皇帝,以前又是太平公主面前最得信任的宦官,对这些东西自然是看得十分明白。常常能为上位者解忧、讨人欢喜,是必做的工作,否则宠信不能长久。

    所以鱼立本来高氏面前回禀时,就趁机说道:“奴婢和晋王多说了会儿话,回来的迟了,请娘娘恕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