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友好的战争

    阿克曼也在利比亚,他提议双方在班加西进行一次会晤,商谈一下利比亚的投资环境和市场规则,换言之,就是要定规矩。

    赵七答应了下来,时间定在五月七日。

    战争,赵七并不专业,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在战争中横插一脚诡异布局,毕竟,这场战争中的各方也大多不专业。

    卡扎菲和欧美还算半专业,但是作为反对派主力的各路反叛军阀,却并一点专业涵养都欠奉了,很多是半路出家,更有不少是中东潜入的恐爆份子。尤其是后者,他们在中东被欧美视作眼中钉,到了这里却能得到欧美的各种援助,也算是奇葩一朵。你可以说欧美眼瞎,也可以说他们作茧自缚,但他们这样做,只是基于自身的利益。

    而赵七插手利比亚战局,也是基于赵家、龙牙和中华的利益。

    正如赵七代表中华直接插手一样,共济会也是欧美的代表。所以,在国家层面上,是东西方的竞争,而在资本世界里,却是龙牙和共济会的对决。

    什么?有人认为欧美在战争方面很专业?

    其实这是一个误会,一个天大的误会!

    要搞清楚的是,并不是军事力量强大,就表示他本身很专业,毕竟,上战场的虽然是士兵,但在背后指手画脚的那些政客和资本家,就一点也不专业了。但可悲的是,这些最精锐的士兵,却必须要按照他们的命令作战,怎么可能专业得起来?

    举一个巨大的糖炒栗子――伊拉克战争。

    远在美欧联军入侵伊拉克之前,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场必胜之战,而美欧政客和资本家,在军队进入前,就已经在联合国开始瓜分伊拉克石油资源了。通过讨价还价,他们最终把伊拉克石油工业作价六千亿美元,瓜分给了大大小小十几个国家的上百个财团开发。

    而在当时,中华驻联合国代表是强烈反对的,中方认为这是侵略,他国不应该干涉别国内政。当时,这种说辞遭到了各路豪杰的嘲笑和不屑,在欧美看来,这是中华软弱和愚昧的象征。

    最后,欧美成功地打下了伊拉克!绞死了萨达姆!

    然并卵!

    战后的伊拉克,连美国大兵三天死俩,五天一个小队集体升天,冷不丁在被刺杀绑架几个大员,谁特么活腻了敢去那开发石油?六千亿美元成了一个巨大的笑话。

    最终,故事的结局是酱紫滴。中华成为了伊拉克绝大多数油田的最大开发者,也成为伊拉克基础设施重建的最大提供方。所以,直到今日,欧美还总是抱怨说,欧美拼死拼活打下了伊拉克,而免费搭车的中华屁颠屁颠跑去抽油,赚得盆满钵满。

    这就是欧美对战争极不专业的表现,需知,战争不仅仅是以胜利为目的,而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工具。显然,伊拉克战争,他们并未为本国争取到足够的利益,反而养肥了急需石油的中华――他们的潜在敌人和挑战者。

    对于这种愚蠢的行为,很难称得上专业,对此,赵七只想说:干得漂亮!

    可以说,中华发展的重大机遇,大多是欧美自己作死作出来的。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也成为中华内部鸽派一直不愿跟西方兵戎相见的主要依据。他们认为,凭欧美的智商基本也就告别自行车了!跟他们维持适当的和平与合作,他们就会接连不断地送上一个又一个的大礼,你不收都不好意思那种,所以,根本无需和他们打生打死。他们认为,中华应该在各个领域,和欧美维持一种别具一格的战争――友好的战争。

    所谓友好的在战争,当然不是说战争本身是友好的,而是指在保持某种友好关系的前提下,展开竞争,然后慢慢等待对方的猪队友送人头。

    当然,这种说法有些侮辱欧美智商的嫌疑,但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还是挺有道理的,至少,赵七无言以对。

    利比亚局势之所以糜-烂,跟卡扎菲当然脱不开关系,但背后也少不了欧美的兴风作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