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吾当如何 英雄本色(中)

    更确切地讲,余慈是想到了不久前的灵纲山。

    不久之前,灵纲山处,万千剑修以剑阵的形式发力,合入灵纲剑图、剑园遗韵的共鸣,是余慈见过的,整合大规模人力,作出有效攻击的最好范例。

    这给了余慈以很好的提醒。

    事实上,造化剑仙治下的论剑轩,一直以来,都是以千人规模以上的剑阵而著称,造化一脉在这种整合力上,当是颇有建树,聚仙桥就是典型代表。

    余慈曾经“见识”过里面的奥妙,别的不提,如何进行阵势、气机的排布,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这也是形成合力的基础。

    不过,仅以之前“三角共鸣”的事例来看,余慈认为,成功的关键:

    更多还是在于叶半山的带动;

    在于多劫以前的辛稼轩的一阙“倚天万里须长剑”的雄词;

    在于历代以来,曲无劫等剑仙大能,已成传说的绝世风标。

    这并非是他心理倾向的缘故,事实上,涉及到剑意共鸣的层次,灵昧之力,也就是人的高层次情xù意志的运化作用,确实更为直接。

    在那一刻,至少在情xù意志层面,每个参与其中的剑修,都做出了一次关键的“选择”。

    但坦白讲,这是一次特例。

    因为在茫茫世间,很难有这样规模、且又能有效利用的集体共鸣。

    就是选择本身,往往有些人的“选择”是决定性的,有些人则不是。

    生而为人,总会面临选择。

    性格定型后,在其一连串的选择中,往往会有一条清晰的脉络,也就是推动人做出选择的“经常的”理由。

    这就是原则。

    人总是有原则的,所谓的“没有原则”,本质上也是一种“模糊的”或“无下限”的原则。每个人的原则都不一样,其强度也各不相同,有的会格外强韧,像一根绷紧的钢丝;有的则非常柔软,随时会缠绕、打结。

    而在一个具有相当份量的“群体”中,在集体做出选择的过程中,强、弱、强、弱的各类人凑在一起,注定会变得混乱。

    强硬者的主导方向有差别,软弱者的心底深处不舒坦,再加上生存的本能、道德的律令、长年累积的心理趋向汇总在一起,群体的选择,注定不会有一个标准的答案。

    特别在短时的抉择上,这个“答案”的上限和下限,其差距之大,总能让人吃惊。

    月照人,人观月。

    月色之下,北地三湖区域,靠北的防御阵线上,杨朱和姬周在下棋。

    四明宗和浩然宗的修士,则在更远处做着准备。

    二人随意落子,随意闲聊。

    杨朱偶尔抬头,看天空翻卷的魔潮,此地也能“听”到参罗利那的吼啸声,刚刚还引起了阵线的骚动。

    “人心惧危,人心思安,只在一线之间,然而遭人往来拨弄,委实可叹。贵宗有万民教化的神通,或可一试?”

    姬周答得坦然:“此界不宁,浩然宗虽有决死之心,却无施救之力。纵然能安抚万民,得一时之安,魔劫不除,依旧难逃,如此岂是至诚之道?所以,这一场教化,是做不下去的。时至此刻,吾等唯有奋力一搏而已。”

    杨朱更直白:“我愿为前驱,惟虑身后之事,望请照料。”

    姬周掷子案上:“吾辈生死难料,轻许信诺,亦非至诚之所为,恕我不能答应了。”

    二人相视一叹,又一笑,同时起身,把臂而行。

    片刻之后,洗玉盟北防阵线之上,光影贯空,如一布衣儒者,从容踱步,往距离他最近的魔主法相而去。

    一样的明月,不一样的人。

    “儒圣法身……”

    看远方巨大的虚影腾起,敖洋冷笑一声,收回目光,续发号施令:

    “快快快,大件的东西一件也不要带!我们只是去别处世界做一番探究游历,很快就要回来,带这些累赘的东西有什么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